首页 / 院系成果 / 成果详情页

脊柱转移瘤椎管内“毒双叶征”临床意义  期刊论文  

  • 编号:
    17c62104-ac53-4b18-9e4d-c57d2dd2bd57
  • 作者:
    孙希奇;吴春根宋红梅;易飞;刘鹤飞;
  • 地址:

    [1]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东院放射科

  • 语种:
    中文
  • 期刊:
    临床放射学杂志 ISSN:1001-9324 2019 年 38 卷 03 期 (503 - 507) ; 2019/3/20 0:00:00
  • 收录:
  • 关键词:
  • 摘要:

    目的在MRI图像中分析椎管内硬膜外转移瘤的形态学特点,探讨脊柱转移瘤椎管内"毒双叶征"的形成机制及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经临床证实的脊柱转移瘤伴椎管内软组织肿块的病例资料,将椎管内转移瘤分为"毒双叶征"组(A组)、不规则形组(B组)两组,通过研究性别、相应椎体是否合并病理骨折、相应椎体、椎弓根是否累及、椎骨发生部位、原发肿瘤等对两组椎管内转移瘤进行卡方检验,然后分别对两组椎管内转移瘤在横断面和矢状面上的椎管狭窄率进行秩和检验,P值<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58例患者中"双叶草"形48例,不规则形10例,"毒双叶征"占椎管内转移瘤的82.75%。两组椎管内转移瘤在椎骨发生部位中存...

  • 推荐引用方式
    GB/T 7714:
    孙希奇,吴春根,宋红梅, 等. 脊柱转移瘤椎管内“毒双叶征”临床意义 [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9,38(03):503-507.
  • APA:
    孙希奇,吴春根,宋红梅,易飞,&刘鹤飞.(2019).脊柱转移瘤椎管内“毒双叶征”临床意义 .临床放射学杂志,38(03):503-507.
  • MLA:
    孙希奇, et al. "脊柱转移瘤椎管内“毒双叶征”临床意义" .临床放射学杂志 38,03(2019):503-507.
浏览次数:21 下载次数:0
浏览次数:21
下载次数:0
打印次数:0
浏览器支持: Google Chrome   火狐   360浏览器极速模式(8.0+极速模式) 
返回顶部